奋斗正当时丨“勤能补拙”有没有科学依据?她的团队证实了
 日期:2022-11-27   浏览:1824   来源:党员培训网  返回列表

人民网记者 周晶 王雪纯

初次见面时,很难把眼前这位长相清秀,说话轻柔,一袭长发的录制嘉宾与潜心科研、勇于攻坚的科学家形象联系起来。

但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文静柔弱的女性,27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博导;30岁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岁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40岁作为科技界最年轻的党的十九大代表亮相中外媒体见面会;45岁带领团队斩获2022国际3D打印开拓者挑战赛的医学技术奖,成为首个获此大奖的中国团队;今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1994年,17岁的王秀杰以630分的成绩成为黑龙江省绥化市高考理科状元,考入南开大学生物系。在当年南开大学的校庆上,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的一句话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做学问要到最好的地方,跟最优秀的人学习。”

2004年,王秀杰获得博士学位,开始独立领导团队开展科研工作。

录制现场,王秀杰给我们展示了2018年生命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研究》第11期的封面。封面上,两只小乌龟正在奔跑,一只轻松自在,一只挥汗如雨,但都齐头并进。

“小乌龟背上的黑色六边形图案,代表它们记忆相关基因产生的RNA分子上含有m6A甲基化修饰的多少。含有m6A修饰多的小乌龟步伐大,代表记得快,而含有m6A修饰少的小乌龟步伐小,记性就差些。但如果含有m6A修饰少的小乌龟提高学习频次,会得到和聪明的小乌龟同样的记忆效果。这也证明了中国那句古语‘勤能补拙’是有科学依据的。”王秀杰和她的团队发现了RNA分子上m6A修饰调控长时记忆形成效率的关键因素,这项发现也入选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王秀杰说自己特别喜欢拿这项成果给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科普,帮助“记性差”的孩子提升信心。

在大多数人看来,做科研辛苦,周期长,出成果慢,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但在王秀杰的眼中,科研工作取得创新发现的乐趣和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魅力,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

“科研中发现线索,提出和证明假说,最终取得重要科学发现的过程,就好像你获得了武学秘籍,具备了超能力,可以到九重天上去俯瞰世界。这种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是任何物质享乐都无法替代的。”王秀杰坦言。

近年来,针对疾病治疗面临的“卡脖子”问题,王秀杰又带领团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生物3D打印有望实现人体器官制造,从而解决临床器官移植的重大需求。然而传统的生物3D打印方式无法解决打印后细胞供养和长期存活的问题,因此也无法制造有功能的大尺度器官。

为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王秀杰与合作者们经历了7年的时间,研发了一种基于6轴机械手臂的新型生物3D打印机和模拟体内器官生长的循环打印方法,从而实现了打印后细胞的功能维持与长期存活,为制造大尺度并可以临床应用的人造器官提供了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成果在3D打印享有盛誉的国际比赛“3D Pioneers Challenge”中夺得医学技术奖,成为首个在该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科研团队。

谈及未来,王秀杰说自己还要更加努力,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为我国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工作在科研一线的共产党员,王秀杰直言,“党员身份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温暖而又明亮。它不仅帮我抵制诱惑、避免犯错,也闪耀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路上。”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上一篇:重庆:确保物资价稳量足切实做好民生服务下一篇: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0.087

联系我们
展开
  • 微信扫码咨询
  •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
  • QQ客服
  •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
  •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
  •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